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

周瑜的特点有哪些(三国演义中周瑜性格特征及故事)

周瑜有以下一些性格特征:工于计谋,智慧超群。三国中,诸葛亮被描绘为“智谋”的象征,曹操亦可谓足智多谋,但实际上,周瑜的智慧决不亚于诸葛亮和曹操。孙策一见周瑜便说过:“吾得公瑾,大事谐矣。”

【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姿质风流,仪容秀丽”,首次与孙策在历阳相见,两人便结为异姓兄弟。策长瑜两月,瑜以兄事策,两人相互信任。

周瑜竭尽全力帮助孙策创立孙吴天下。孙策在临终前,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死后,他更是尽心帮助孙权。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83万,沿江而下,威逼孙权降曹。

正当孙权拿不定主意是抗曹还是降曹时,周瑜与鲁肃力主抗战,促使孙权下定抗曹的决心。周瑜积极备战,在关键时刻,他与蜀国联合;在他精心策划下,以一系列假象,使老谋深算的曹操中计。

赤壁之战的熊熊火焰,烧退了曹操几十万军队。这场战争迫使曹操不敢小觑东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此形成。

尽管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吴汉联军共同配合取得的,周瑜在其中功不可没,但周瑜争强好胜,在赤壁之战中,他意识到诸葛亮棋高一筹,便千方百计欲加害诸葛亮。

赤壁之战后,继续与诸葛亮斗智,但被诸葛亮“三气”,终于金疮迸裂,死时年仅36岁。

作为《三国演义》中著名人物,周瑜有以下一些性格特征:

其一,工于计谋,智慧超群。三国中,诸葛亮被描绘为“智谋”的象征,曹操亦可谓足智多谋,但实际上,周瑜的智慧决不亚于诸葛亮和曹操。孙策一见周瑜便说过:“吾得公瑾,大事谐矣。”

孙策当时便相信,周瑜的智慧能够帮助他创立大业。赤壁之战,重头戏就是由周瑜唱,这使得其聪明才智展现得淋漓尽致,战前,周瑜与诸葛亮“火攻”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与曹操"斗智"过程中,三次用计均在曹操之上。当曹操费尽心计,先派蒋干渡江,又派蔡中、蔡和投降,再派蒋干渡江,这些都未能骗过周瑜。

他将计就计,先后采用“苦肉计”、“离间计”、“连环计”,终于获得赤壁之战胜利。三国时,吴国之所以能与曹魏抗衡,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周瑜的智慧。

他死后,吴国的政治军事形势随之发生变化,从此每下愈况。

其二为忠君。周瑜与孙策结为兄弟,但他始终视孙策为自己的君主来侍奉,初次见面,他就向孙策表达:“某愿施犬马之力”的愿望。

孙策死后,孙权见周瑜,周瑜“拜伏于地曰:“敢不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愿以肝脑涂地,报知己之恩”,这些都表明了周瑜对孙氏家族的一片忠诚。

其三亦是较为突出的是心胸狭窄。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个典型的,有名的心胸狭窄的形象。

这一性格是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得到表现的:赤壁之战前,他见诸葛亮才智过人,有意留诸葛亮在江东,以便伺机除掉诸葛亮,他派诸葛亮去断曹军的粮道,意欲借曹军之手杀掉诸葛亮。

诸葛亮仅用一句江南儿歌便激得他收回军令;继而又命诸于十月之内监造10万支箭,企图为难诸葛亮。

诸葛亮在鲁肃的陪同下,上演了一场“草船借箭”的好戏,一夜功夫缴获曹军十余万支箭,他自愧弗如,但杀诸葛亮之念益甚。

赤壁之战后,他向南郡等地进军,攻打南阳州,诸葛亮设计夺取南郡重地,被诸葛亮一气、二气、三气。

他怒气大作,导致金疮进裂,昏绝于地。醒来时,他长叹:“既生瑜,何生亮”,遂命亡。在与诸葛亮的数次较量中,周瑜实际上都败给诸

葛亮,但凡此种种,都是由于他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所致,导致其心态失去平衡,致使周瑜之“智”略逊一筹。在罗贯中笔下,尽管周瑜有诸多缺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对东吴政权的赤胆忠心和他“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的豪迈气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他心地偏狭、乖觉与他的优点一起,构成了他多层面的性格特征,使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小说中显得别具一格。

展开全文阅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