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

互联网产品之我见:住在手机里的人

互联网产品之我见:住在手机里的人

01 APP与小铺子

一天,我和朋友坐在街角的长椅上不作声地看着人来人往。长椅上坐满了垂暮之年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们。相隔一条街的对面开了一间又一间的小铺子。

发呆的时光里,一个想法忽然钻进我的脑子:这一间间的小铺子不就是我们使用的app么?

过往的人们带着对小铺子的期待走进去,像极了点击进入了app的操作;进入店铺耳边听到的欢迎语就是app的欢迎界面,在铺子里见到五花八门的产品就是陈列在app的货架上的图文。从店里出来时或满足地把产品带回了家,或失望地走出来,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建设房屋和铺子就如同搭建淘宝app和装修淘宝店铺之时,铺子旁边的街道便是网络,车辆和人行的速度便是各人的网速,人们在街道上行进的路线就形成了流量动线,经过铺子的人们的数量就是推广量,每天实际看到铺子门面的人数加起来就是铺子的日曝光量。

▲坐在长椅上看到的对面一间间小铺子

互联网产品在本质上是把人们的交流从线下转换到线上,不论是哪一种产品,在线下与线上一样,都仍然离不开市场上参与商业行为的三大主体:产品自身、产品的用户、产品的竞争对手。

02 数据,要活的数据

1972年成立于日本本土的“全家”品牌24小时便利店在日本有17000家,自2004年进驻中国以来,目前已在大陆开设了超过2500家。

2017年时任全家中国总经理的朱宏涛说过,“全家每年2800个SKU(Stock Keeping Unit,单品),要替换掉其中的1700个SKU,超过一半,每两周就会替代掉100+商品。”在全家,一切是“顾客说了算”,更新品类来自消费者在全家购物产生的数据。诚如微软及雅虎前副总裁,百度前首席运营官陆奇在清华的授课中所说:“死的数据是没有用的,活的数据才有用。”

全家目前经营单品3000余种,每年的商品汰换率高达50%,实际上这个数字并不是业内第一的:7-11便利店每周引进100个单品,每年商品更替率更是达到了70%。

因为无法询问消费者的口味、感受、消费能力,便利店们无一不是通过消费者到店产生的数据洞察背后的喜好和需求,在市场竞争中久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的数字背后有着无数人的辛苦劳动与付出,是互联网时代赋予零售行业的加速器,遵循着优胜劣汰法则,不断跟进时代的潮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小小一个全家微信公众号,竟有我179位朋友关注。

▲全家曾经推行过APP以及尊享会员卡,效果并不理想,目前着力点在小程序加入会员,以会员制积分促进消费

每一个货架上的产品都不是随意摆放出来的:他们在生产出来之后经过了供应商的生产、与采购的谈判,在时下同质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经过车辆的运输,在店员的安排下依次登上了全家的货架。

每一个环节都有成熟的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保障这一切工作可以有序地进行。

“易捷”便利店与京东合作,通过“京东新道路”网络终端实现线上线下价格同步更新,仓库智能选货、订货、补货;“美宜佳”便利店与雅量科技合作,通过雅量IP远程摄像机在手机APP中实现对实体门店的远程管理,减少差旅费用与时间成本,更是提升了效率。

——便利店们在门店运营各环节融合数字化技术,提升日产运营效率,降低总体运营成本。

你看,互联网和数据从来都不是单独的一种产品,也不会产生任何空中楼阁,而是各行各业的加速器,由互联网催生出来的产品实际也仍然是我们所需的:

知乎满足你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小脑瓜和交流探讨的需求;今日头条满足你对世界千面都想看的想法;而百度就满足你定向的搜索需求;而无一例外,他们都存有你在其app上的操作,并且根据“千人千面”的原则给你打上标签,将你的时间贩卖给广告商,或是把你想搜索的同类别资讯推送到你的手边,做到精准有效。

▲今日头条、知乎、百度的欢迎页面

03 我们不需要变得更好

互联网并没有把一切变得更好,而的确把很多事情变得更为便利了。

通过电子用品联网,我们从其他端口能够调用各种各样的内容:工作所需要的行业报告、学习研究的资源、商业的新闻动态。

书籍在过去只能通过传统的线下渠道营运,而今不仅可以在网上下单发布和采购形成了线上线下的联动,还能够在网上发布,直接通过线上渠道出版和销售了。

而每一次产品发布和流通的背后都是人在做决策,每一次购买和销售也是由个体构成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互联网成功的基础正是解决了我们生活场景中出现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

男士们再也不用再左顾右盼,装作不怎么尴尬地把一小盒东西递给售货员,忍耐着周围顾客的眼色,等待售货员找零钱了:避孕刷这种私密性很强的产品在2015年销售量约为127亿只,18.8亿美元;2024年将增长到50.4亿美元(京东大数据),互联网解决了多少尴尬的场景,我们简直可以听到数字背后成千上万男同胞的欢呼声。

然而互联网催生出的事物不全然是便利的,反而给学习和接受能力弱的老年人造成了诸多不便:

他们必须学习每一个app的使用,担忧着银行里钱会不会忽然被骗走,心惊胆战地操作着每一个互联网产品,在家庭聚会时还要壮着胆子骄傲地说:我手机里没钱,我都不玩手机!而在外漂泊的儿女少有时间和耐心帮助他们学习手机的应用,老头老太太们不得不跑去图书馆、手机店里陪着笑脸、试探着询问店员和陌生人究竟该怎么操作这些应用。

街对面的那些一间间小铺子每天仍有人来人往,长椅上总是坐着不少老年人,买好了菜坐了一阵子便回家了。

再过三十一年,第一批九零后就要退休了,那时的我们,是否也像今天的很多老年人一样,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呢?

或许是不是应该反过来——

让互联网跟上我们各个年龄层的需求,而不是我们拼命地奔跑、不断去追逐难懂的技术和应用。

展开全文阅读

相关内容